11

2020

-

12

梭织结构事业部

作者:


缎面和缎纹编织
  一种织物组织,其中两条相邻的经纱或纬纱上的单独编织点均匀分布但不连续。缎纹组织分为经缎和纬缎。它是三个原始组织中最复杂的。缎纹组织中的一个点被两条相邻经纱或纬纱的浮动长线覆盖。织物表面光滑均匀,质地柔软,有光泽或略带纹理。缎纹织物用途广泛,常用作棉被、服装、鞋面和装饰面料。
  缎纹组织可以用分数表示,分子代表一个编织周期中的纱线数量,简称纱线数量;分母代表纱数,经纱数用于经缎,纬纱数用于纬缎。对于缎纹组织,一个编织周期的纱线数不少于5根,纬纱数应大于1且小于编织周期的纱线数减1。纬纱数和编织循环数应互质。常用的缎纹组织圈纱支数有5、8、12、16等,圈纱支数越大,纱浮在织物表面的时间越长,光泽度越好,织物越柔软,但牢度越差。
  经纱缎布的表面大多被经纱的浮长所覆盖。为了突出经纱效果,经纱紧度必须大于纬纱紧度。一般经纬密比为5:3左右,如直贡。 、苏丹等。纬缎织物的表面大多被纬纱的浮长所覆盖。为了突出纬纱效果,经纱紧度必须小于纬纱紧度。一般经纬密比为2:3左右,如横缎。 
  为了使缎面织物柔软,经常使用捻度较小的纱线。纱线的捻向对缎纹织物的外观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布面经缎纬或纬缎纬的捻向与织物的编织方向相同,织物表面光泽好,如横缎。如果这些纱线在布面上的捻向与组织的方向相反,则缎纹组织面料表面有纹路,如织工。
  在缎纹组织的基础上,可以演变出许多缎纹组织。例如,在经编或纬编周围增加单点或多点,形成加强的缎纹组织;在一个编织周期内使用不同的飞针数来形成可变的缎纹编织。例如,六个变化是缎纹编织。飞行方向数为2、3、4、4、3、2;将经纱或纬纱组织点展开,形成厚重的缎纹组织,常用于手帕编织。缎纹组织与其他组织的结合可以形成缎纹府绸、缎纹手帕等面料。
斜纹编织
  相邻经(纬)纱上的连续经(纬)织点呈对角线排列,织物表面呈现连续的对角织纹。斜纹组织在一个编织周期中至少有 3 根纱线。编织斜纹织物比平纹织物复杂,至少需要3页综框。斜纹织物的出现标志着织造技术和织物结构的重大发展。中国在殷商时代已经有了斜纹布。丝绸面料由斜纹编织及其变体制成。斜纹组织应用广泛,如棉、毛织物中的卡其色、哔叽、华达呢,真丝织物中的美丝。与平纹组织相比,斜纹组织具有较大的经(纬)浮长度,因此在相同纱数(支数)和经纬密度下织物结构相对柔软。配置更大的经纬密度以获得结构紧密的织物。斜纹组织有3种:经组织点多的经向斜纹、纬向组织点多的纬向斜纹和经纬向相同数量的双面斜纹。斜纹的对角线方向分为左右对角线。通常,斜纹组织由带有斜箭头的分数表示。斜纹组织的斜纹方向主要是根据构成斜纹组织的纱线在织物表面的加捻方向来选择的。如果捻向与编织对角线方向相反,则对角线更清晰,否则对角线模糊。因此,用“Z”捻单纱作经纬时,用经斜纹组织时,宜选用左斜;使用纬斜纹组织时,应选择右斜。
  在斜纹组织的基础上,增加经纬点,改变组织斜纹,可演变出多种斜纹组织方向,飞行次数,或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 ①加强斜纹:在斜纹组织的基础上增加经纬点而形成。最常见的应用是 □ 双面加强斜纹; ②复合斜纹:一般是组织数较多的斜纹组织,织物表面呈现出不同宽度和深度的一组斜纹; ③角斜纹:改变飞数的值可以改变组织对角线的倾斜角度。常用的是倾斜角大于45°的组织,经纱密度较大,使编织对角线饱满而陡峭。巧克力、贡品等精梳羊毛面料为斜纹斜纹; ④山斜纹:左右方向对角线排列的山形编织结构); ⑤断斜纹:左右方向有一定量的斜线 需要安排使编织斜线突然中断的组织。此外,还有阴影斜纹、菱形斜纹、曲线斜纹等,大多以纹理图像命名。斜纹编织是用于增加编织图案的主要编织方法之一。